捐书活动教学经验分享

时间:2022-01-07 14:29:40 教育 我要投稿
  • 相关推荐

捐书活动教学经验分享

  本节课在设计上,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过动的体验,营造了一个民主、和谐的课堂氛围,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,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,自己去做数学,想数学,在思考中学习,在游戏中学习,在合作中学习,数学学习过程成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体验的过程。

捐书活动教学经验分享

  捐书活动教学经验分享 篇1

  在上这节课之间我是这样想的:

  1、少讲多练。自己少说话,多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路和算法,多让孩子练习,从而找到三位数的连加和以前两位数连加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,同时找到三位数连加用竖式如何进行计算的。

  2、利用好学生的多种算法和错例。直接把算式放手让孩子们做,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,同时也有的孩子会根据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出现一些错误,及时找到这些错误进行纠正,让孩子在起点的时候就不要再犯错。

  3、渗透巧算。根据中高段老师的反应,学生在中高段的学习中常常不会自觉地想到用巧算的方法来做题,而是要题目要求巧算才用巧算的办法,限制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的拓展。所以,我在学生刚接触混合运算时,能用巧算的时候多鼓励学生用巧算的方法进行计算。

  在实际教学中,在我出示了情景,让学生进行计算时,我的.设想一一实现。学生根据在家学习或是父母讲解,多数学生已经会用两个加法竖式来进行计算,有的孩子直接把三个数相加写出竖式,这样,竖式计算的多样性呈现在学生眼前,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。另外,还有一些孩子放弃了竖式计算的方法,用到了在前面提到的巧算。这一点我很欣慰,因为我知道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巧算的妙处,会自觉地用巧算的方法了。

  但是在深思这节课时,我发现,虽然学生已经出现了巧算,但是思维还是有所局限,比如:532+206+194。像这样的题多数孩子会想到用532+206+194=530+200+200+2+6-6,也就是“多加了减,少加了加”的凑整的办法,但是很多孩子没有观察到206和194这两个数字合起来就是一个整百数。所以,在运用巧算前应该先让孩子观察这些数字,发现这些数字的特别之处。这时,我想到了对孩子们的数感培养,对数字的敏感。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可能这一节课并不能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提高数学思维能力,但是这个漫长的过程我一定要坚持下去,让孩子们能真正被数学知识所吸引。

 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,而且相对其他学习内容来说稍显枯燥。这节课,学生在各方面的精彩表现着实让我感到欣喜,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:

  1、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,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。

  数学源于生活,它是从现实世界里抽象出来的,因此,我根据教材创设了“捐书活动”这一生活情境,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之中,去发现数学问题,提出数学问题,进而解决数学问题。

  2、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,从而体现出算法多样化,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,与他人交流,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,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。

  这节课,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:

  1、对于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不是很到位,尤其是在处理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时明显节奏有点慢,从而耽误了点时间,以致后面的解决问题没有时间处理完;

  2、对于估算的处理不是很到位,以后要加强学生对于估算方法的选择,以及合适与否的判断,逐渐像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。

  在以后在教学中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,尤其是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方面,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,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老师。

  捐书活动教学经验分享 篇2

  在此理念的指引下,我设计了“捐书活动”这一课,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上,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,引导学生提出问题,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,通过独立思考、合作交流,探索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让学生通过推理、验证及交流,理解并选用不同的算法。

  1、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 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,创设“捐书活动”的情境,这个问题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,学生感到非常熟悉、亲切。并能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,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,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。

  2、探索计算方法,鼓励算法多样法。

  学生已具备了“3个较小数连加”和“2个三位数相加”的.计算基础,本课的教学中,学生依靠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“三位数连加的方法”的计算顺序。先通过独立思考,进行演练;我让学生自己独立做,没想到我班的学生列出了五种计算方法。在汇报的过程中,我用了命名的方式,哪个同学做的方法我就给他命谁的名字,没想到学生的兴趣很高。如:蒋雨时辰同学用的是脱式的方法计算这道题,我就说这种方法我们就说是“蒋雨辰方法。最后再全班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。这个活动的设计学生能全员参与,独立思考,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样的具有价值的。

  3、联系生活实际,解决简单实际问题。

  第三个活动的设计,学习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问题,在购物过程中体会到估算的重要性,并培养学生养成“先估算,再计算”的习惯。

  我自认为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,达到了学生与学生的互动,学生与老师的互动。但由于学生的差异及心理素质不高,个别学生的表现不如平常,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耽误了时间。今后的教学中,我将更关注每个细节,多为学生提供机会,锻炼学生的胆量;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以及处理事件的能力。

  捐书活动教学经验分享 篇3

  学生在一、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、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,本节课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。因而部分学生具备综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,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。所以,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:

  1、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,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数学,本节课就选取我校为希望工程捐书这一真实的活动素材,让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,贴近生活,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,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达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的目的。

  2、突出估算意识的培养。培养估算意识是《课程标准》在计算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,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,努力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机会和交流估算方法的时间,同时在问题解决后,用计算的结果对估算进行检验,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,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  3、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,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,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,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,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,提倡算法多样化,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,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,让学生的`潜能得到发展,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。最后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算法。在交流时,不仅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,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,不断比较、分析、完善、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,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,自觉地构建计算的基本思路。

  4、练习中巩固,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方法后,完成试一试。在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后独立解决,既能使计算方法迁移,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,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,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。

【捐书活动教学经验分享】相关文章:

军训的经验分享08-18

绩效管理的经验分享07-21

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经验分享02-22

家庭教育经验分享12-20

分享情绪管理经验10-13

团队协作心得经验分享08-12

外企面试技巧经验分享08-14

捐书活动方案03-25

捐书活动总结01-04